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消费要闻 > 正文

热文: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峰会大咖云集——三位院士深圳开讲细说“水”话题

  • 2022-11-18 09:05:59 来源:深圳特区报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11月17日,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在北京和深圳召开。上午举办的大会峰会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康绍忠、王浩分别作《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绿色发展》《农业节水化与灌区现代化改造》《我国节水面临问题与对策》专题报告。下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中,广东省水利厅、深圳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广东省节水成效、深圳市节水典范城市创建情况,13位来自工业、农业、城镇公共生活节水领域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领域等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作经验交流及案例分享,智慧赋能水效提升,促进节水产业多边互动。

任南琪:海绵城市建设构建韧性城市生态


(资料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对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的绿色低碳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那么,应如何理解污染治理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又如何实现污染治理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南琪提出了碳足迹核算是高质量发展判据,灰绿结合是污染治理必由之路,海绵城市理念是绿色发展实践等三个观点。

首先,据发达国家统计,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2%,位居前十大碳排放行业。据我国统计,这一数据也达到1%-3%,属于高能耗行业。过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带来了显著的代价,包括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风险转嫁,以及节能减排难以实现等。因此,碳足迹核算才是高质量发展判据。

其次,仅是为了达标排放而追求污水处理达到高质反而是低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要理清污染治理道路,包括城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循环经济三个方面。其中,农村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居住分散、污水难以集中,不能照抄照搬城市污水处理的模式,应以绿色为主、灰色为辅,实现污水资源回灌和氮、磷归田。反之,城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则应以灰色为主,绿色为辅。

最后,城市暴雨产生的内涝治理和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改善可以通过城市水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以系统工程思路建设海绵城市。通过绿色+灰色,发挥自然系统渗、滞、蓄、净与人工强化功能作用,实现城市排涝和环境宜居的目标。

任南琪特别提到,包括深圳在内的海绵城市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深圳市光明甲子塘片区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彻底解决了社区污水横流的问题,将黑臭的排洪渠和池塘变成居民休闲空间和怡人的荷花池,使得原来“脏、乱、差”的甲子塘村改造后焕然一新。201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肯定。

“海绵城市建设促进了试点城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通过蓝绿融合、灰绿结合,构建了具有韧性的城市生态格局,提升了人居品质。”他说。

康绍忠:农业节水化呼唤灌区现代化改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指出,人口增加和城镇化对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农业节水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这一过程迫切需要进行灌区现代化改造。

康绍忠指出,农业节水化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功不可没。“在充分挖掘现有节水技术潜力的前提下,未来五年全国潜在节水量约为350亿m3。在未来降水量不低于多年平均水平及充分挖掘降水利用率的前提下,若将上述节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进行粮食生产,2025年全国粮食产能增加潜力约6800万吨,其中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潜在粮食增产量最高,均超过1000万吨。”他表示,应注意到,我国灌区面临投入长期严重不足、灌排工程设施不配套、管理效率偏低、贯彻适水发展理念不够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可以说,最大的节水潜力也在灌区。

灌区现代化的涵义有何内涵?康绍忠认为,灌区现代化是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为核心,以整体观和系统思维为指导,在协调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居、以水定绿,聚焦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服务支撑能力、农林牧渔生产系统增产增效能力以及乡村宜居环境质量,支撑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依据水平衡和水资源承载力科学确定灌区发展规模和工程的空间优化布局,做到适水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其主要特征包括灌排工程设施现代化、灌区管理方式现代化、灌区创新能力现代化以及节水高效和生态健康。

“农业节水化与灌区现代化是涉及水转化多过程的复杂系统。”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灌区现代化,康绍忠建议,要科学制定国家和区域灌区现代化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类型灌区的现代化改造标准;建立我国灌区现代化发展基金,形成灌区投资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灌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推动灌区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现代化,努力提升其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创新驱动灌区发展能力建设,促进灌区现代化改造与高质量发展。

王浩:节水技术创新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对我国节水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缜密分析。

他指出,2000年以来,我国用水效率大幅提升,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减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升。比如,2020年中国万元GDP用水量57.2m3,在世界排名第35位。综合用水效率高于中国的34个国家中,有30个为高收入国家(占比88%)。

但也要客观地看到,我国还存在用水低效的几种表象,包括结构型低效——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种植结构等经济结构和类型与水资源条件不匹配,以不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支撑高耗水、低附加值的用水需求;技术型低效——主要是指用水工艺、设备、器具等技术及应用水平偏低,与先进用水水平相比是一种低效;意识型低效——指公众对节水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用水浪费的行为;管理型低效——主要是指管理措施、手段、机制、监管等不到位,因管理粗放而导致的用水低效。究其原因,部分用水低效表象与差异化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水与经济社会其他发展要素不适配,对“节水”发展影响大;节水成本与收益倒挂,缺乏经济激励机制,内生动力不足;节水仍以倡导为主,节水管理强制力不足。

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节水工作?王浩提出了“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解决对策。

首先要推动节水技术创新,包括节水技术方法深度创新,如高用水行业的节水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等;颠覆性的无水替代技术,如油气勘探开发无水压裂、无水马桶、旱作水稻等;先进自适应新型节水设备,如漏损监测与水效检测设备、精准监测计量设备等。其次要大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即按照自然地表水体的标准,采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化的办法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既可以用于补充江、河、湖、库的水体,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回补地下水,或作为城市绿化、建筑冲厕、环境卫生用水等。再次要深化“两手发力”节水管理策略,以国家水权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行政管制,以完善“税、费、价、补”一揽子政策为抓手强化经济调节。最后还要实施基于水足迹核算的绿色消费与贸易节水策略,并推进节水文化培育与公众参与促进策略,最终建成以“用水高效”为表征的节水型社会。

标签: 发展大会

推荐阅读

热文: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峰会大咖云集——三位院士深圳开讲细说“水”话题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方胜)11月17日,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采...

当前滚动:第二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闻坤)11月16日,第二届“率先杯”未来技...

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方胜)11月17日,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广东省...

【新视野】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焦子宇)昨日,备受全国业界与大众读者关...

每日时讯!深圳数据交易所:让沉睡数据醒过来 让海量数据变黄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邹媛)深圳数据交易所的出现,让普通百姓耳目...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消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规范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