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消费要闻 > 正文

微头条丨假期第一天就狂破纪录:武汉铁路、武汉地铁客流双双创新高

  • 2023-04-29 21:45:12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摄影记者 李辉

通讯员 武铁轩 宋萍 朱梦然 产启斗


【资料图】

铁路客流创历史新高、地铁客流刷新历史纪录……火爆的五一假期在晴暖的阳光中火热开启,“破纪录”已成了交通出行的关键词。

假期首日武铁送客99万人次

4月29日是五一假期第一天,旅客纷纷乘坐火车出行,武铁各站客流高度集中。当天下午最新预测,全天武铁共将发送旅客99万人次以上,创下单日发送旅客最高纪录。其中武汉、汉口、武昌三大车站发送旅客超33万人次为日常的两倍。

29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首先来到武汉火车站。8时许,东、西两个高架进站口都已经开始排队。AB两个候车厅内几乎座无虚席,多个检票口都在同时检票放行。

据介绍,五一假期武汉站预计发送旅客88.4万人,日均11.1万人,单日最高峰预计在4月29日,预计发送旅客14.7万人。

10时30分,记者搭乘D2156次列车前往汉口站。这趟车是从安徽安庆开往湖北利川的,在车厢内记者看到,餐车、过道等处有许多购买站票的旅客,还有人提前准备好了小马扎。

11时许,记者在汉口火车站看到,6部手扶电梯原本5上1下,当时已全部调整为上行方向,快速疏散检票进站的旅客,避免在一楼大厅扎堆。

据了解,4月29日汉口车站累计开行办客列车226对,临客48对,其中汉口到上海2对,广深1.5对,重庆1对,汉十19对,汉宜22对,仙桃0.5对,麻城2对;夜间的红眼列车35列。

29日火车余票充足可错峰出行

五一假期,武铁充分发挥铁路网优势,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加大运力投放带动消费增长。根据铁路12306车票发售情况分析,4月29日,武汉为全国十个主要出发和到达城市之一,武汉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为主要热门方向。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武铁采取加开列车、动车组重联扩能等方式,不断挖掘运输潜力,加强运输组织,提供运能保障。当天共加开至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宜昌等方向146列客车提升运力,其中加开30列夜行高铁满足上述热门方向旅客出行需求。

从车票预售情况分析,4月30日小长假第二天,武汉至北京、上海、宜昌、荆州、襄阳、十堰等城市的车票比较充足,旅客可以选择错峰出行。

五一假期也正值杜鹃花赏花时节,为方便旅客前往麻城龟峰山观赏杜鹃花,武铁在汉口站至麻城北站间每天增开1对往返开行的“赏花专列”D9360次和D9359次,同时提高武汉至麻城方向列车的开行密度,满足旅客赏花出游需求。

地铁今年4个月已三次刷新纪录

4月28日,五一假期的前一天,当晚10时许,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发布最新数据:截至当晚10时,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量(含换乘)已达到472.52万乘次,已刷新466.92万乘次的历史记录。

29日清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一天全天客运量数据达到494.91万乘次,大幅度刷新4月1日466.92万乘次的最高纪录,这也是武汉地铁今年以来第三次刷新客流纪录。当天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4号线武汉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4号线武昌火车站、2号线街道口站。

各高校学生集中外出,高校周边车站均现小高峰。7号线纸坊大街站附近有多所高校,28日下午、29日上午都是集中出行的高峰期。“我们安排护卫帮学生们搬行李箱过安检,加快进站速度。”站区干事张婷介绍,这波进站高峰持续约1个小时。

29日中午,记者在汉口火车站地铁站看到,进站、出站的客流均高位运行。“今天主要是假期出游、返乡探亲和来汉旅游的乘客较多。”值班站长王晓娟介绍,车站采取增加出站闸机、调整潮汐隔离栏杆、加派人员引导等措施,保障忙而不乱、快速有序。

标签:

推荐阅读

微头条丨假期第一天就狂破纪录:武汉铁路、武汉地铁客流双双创新高

假期第一天就狂破纪录:武汉铁路、武汉地铁客流双双创新高---铁路客流创历史新高、地铁客流刷新历史纪录...

五一杭州部分热门景点意外遇冷?网友发来各地景区实况

今天(4月29日)话题 五一杭州部分热门景点意外遇冷 冲上热搜↓↓↓这是什么情况?杭州部分热门景点还是“

定义全新智慧烹饪的方太,为何要做“根技术”企业

文丨壹观察宿艺“乌卡时代”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在技术革命、贸易竞争等因素下,整个...

总结了100条来自长沙的朋友圈!打卡攻略有了!

欢迎你来长沙,这座城市的打卡点实在是太!多!啦!你可以在坡子街、火宫殿感受传统湖湘文化,去铜官窑古镇

天天速读:售罄!这些线路太火!这类机票,却降价了......

“五一”假期引爆旅游探亲需求,进入4月份,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直线上升。假期将至,现在还能买到折扣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消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规范直销